辽宁中医杂志

文化自信辽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旗帜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这个精神经济时代的基本特点,而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动能,成为了社会创新驱动的重要看点。辽宁少数民族文化是辽宁文化极具特色的重要亮点。长期以来,辽宁少数民族文化存在着发展缓慢,创新思路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暴露了辽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理论视野、眼界格局等方面的问题。想要促进辽宁少数民族文化的有序发展必须明确辽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理论视野,那就是以新时代文化发展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文化自信”理论对于凝练中华文化,提振中国精神的指导作用,认真梳理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彰显辽宁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唤起文化主体的内生动力,扩宽各民族人们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认同。可以说,文化自信理论将对于辽宁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起到风向标和精神旗帜作用。

一、以文化自信的高度彰显辽宁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文化自信”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文化认识论,具体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近年来,关于文化自信的相关论述不断涌现出来。耿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论》(2016)、朱宗友《中国文化自信解读——文化建设卷》(2017)论述了建立文化自信的根基、文化自信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意义等问题。李梁、王金伟《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2017)认为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的前提,价值观自信离不开文化认知和认同。蔡武《筑牢文化自信之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40 年》(2017)阐述了40 年来文化体制改革成果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在关联。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2017)、《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17)论述中国文化精神、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陈一收《文化自信:中国力量的精神支撑》(2020)认为文化自信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将贯穿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各个层面,涵盖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个领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理论指南。上述论著是对现实热点的回应,也是党中央精神以及文化理论向大众的普及,具有重要理论启示价值,方法论意义。然而鲜有学者将文化自信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深入的解读,特别是对于文化自信理论可以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新风向和新动力的角度来定义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对于中华文化自信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贡献,这成为目前有关文化自信研究中被忽略的盲点。

辽宁作为少数民族大省,蕴藏着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固有的部分,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自信,从宏观上是一个国家、民族或政党等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并相信它能够激励本民族、社会和国家不断前行。从具体的着眼点上,文化自信之于辽宁少数民族文化是各个少数民族对自己民族的理想信念、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同,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及其发展前景的充分肯定,并且对自身民族文化以及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理性认识。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讨辽宁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实际上解决的是辽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转化发展问题,将各民族从传统对文化价值单一的膜拜价值中走出来,重视文化价值中的展示价值、交互体验价值,增强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和沟通,最大程度地焕发出辽宁各民族文化中的当代价值和当代作用。特别是在“十三五”时期,国际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步入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常态,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活力使其在国际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魅力,成为提升文化竞争力的主要突破点,对于深厚中华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竞争力,创新创造活力,以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以文化自信指导辽宁少数民族文化实现转型式发展。

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深刻地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文化的本质特性,结合现代社会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意义与价值,探索出适合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的策略。辽宁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前提,以文化自信伟大构想为实践指导,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环境条件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在和谐社会发展中探索少数民族文化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之路。

上一篇:文化自信视域下辽宁地域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辽宁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